流量思维的瓶颈究竟在哪儿?

  移动互联网时代,流量世界已远非从前。新的战场需要新的战略和战术,而制订新的策略之前,需要首先对当前的流量市场做充分的分析和了解。但可能遗憾的是,当你了解完,你会问:流量蓝海在哪儿?其实,这个问题白龙认为,可以换一个思路问:我们当初的流量思维,到底被困在了哪里?
 
  1.流量被大公司垄断
 
  如今,下载一个新的APP是不是让你有更多心理负担呢?毕竟,手机存储空间有限,我们留下来的APP,相对而言基本都是必需的而且是高频次使用的。当你购买一部新手机时,你会第一时间下载微信和QQ。而许多APP,你不仅不会下载,还可能在下载使用一次后,立即删除。一些小众、使用低频的APP,你根本不会关注。
 
  APP现在通常被用来“杀时间”,在我们关注时长有限的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APP被我们卸载,或被我们分类整理,隐藏在手机文件夹中(每个文件夹有9个APP)。久而久之,可能连你自己都忘了你手机里还有这些隐藏的APP。
 
  一份调查报告称,BAT等五家互联网巨头就掌握了中国80%的线上流量。那么,如果你不是巨头,请问该如何从巨头的流量垄断中破局呢?
 
  2.竞争者蜂拥,抬高流量成本
 
  传统流量不适用于大部分非暴利行业的营销。比如百度上同一个广告位,一个毛利20%的公司和一个毛利80%的公司去买,毛利低的公司肯定吃亏,且广告位的价格会越氛越高。
 
  你的20%毛利会瞬间被超高的成本吃掉,那么,流量买得越多,赔得越多。几轮竞价下来,胜出者多半是游戏、汽车等高毛利行业。
 
  中国商业竞争生态尤为激烈,赚钱的行业会立刻吸引大批竞争者一拥而上,竞相踩踏,导致红利空间消失。同时,国人版权意识尚未形成,很多模仿型企业也产生了大量吸引力,使得拥有先发优势的公司,注意力也很快被夺走。
 
  竞争者众,往往意味着价高者得,所以流量成本便会水涨船高。
 
  3.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
 
  互联网新增用户趋于停滞。2010年,PC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见顶。当下,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也已经不再。
 
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,手机上网用户在2016年已占全部网民的95.1%,这一比值到2017年提升至97.5%。
 
  以微信为例,2012年至2016年,微信用户增长每年都在1.5亿以上,但到了2017年第二季度,这一暴增趋势结束,微信用户增长放缓,QQ用户环比下滑。
 
  据统计,早在2017年8月,全国活跃智能移动设备(包括手机和平板)就已经达到10.8亿,适龄人群几乎全都进入智能移动网络,流量的人口红利几近消失。显然,中国人口不可能急剧增长了,每年的新生儿数量也开始下降,增量市场一去不返,流量只能从现有的存量市场中挖掘。能够撼动百度、微信、头条这样海量流量的平台,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小。如果不能出奇,打破流量的常规玩法,互联网公司之间相互争夺用户,反复博弃,势必造成恶性竞争。
 
  而对用户来说,强大的使用习惯也会让他们更难向新的APP迁移,并且,对于新应用,他们也更加挑剔。
 
  这样的思维下推导出来的结论一定是:流量是红海,甚至是血海!但是,白龙网建议,把传统流量思路形成的数据结构分析一遍,用简单的数学推理先得出一个模型,然后根据模板来获取流量。